- Mobile PC需滿足行動力
- 即Anytime、Anywhere、Always Connected
- Wintel光環(huán)漸褪臺灣ICT廠應奉行「減法哲學」
- Apple 2010年第二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61%
- 達到157億美元
iPad熱銷,Apple財報也雨露均沾,2010年第二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61%,達到157億美元,其中甫上市iPad就貢獻了13%。拓墣產業(yè)研究所預估,2010年iPad將出貨1,150萬臺,2011年甚至可以取代iPod,與iPhone及Macbook并列三大主力產品。高盛最新報告則指出,iPad在2011年就可取代95%的小筆電市場及5%的傳統(tǒng)NB市場。
拓墣產業(yè)研究所認為,iPad已改變Mobile PC的定義。以往,只要是尺寸便于攜帶的個人電腦產品就會被歸類為Mobile PC,但現在消費者對于Mobile的要求,已經不僅止于能夠「行動」,而必須具備真正能夠隨時隨地使用,滿足消費者需求的「行動力」。
行動力三條件:Anytime、Anywhere、Always Connected
行動裝置和生活中的零碎時間是呈相互依存關系。如消費者希望能在等車、候機、開會等空檔,善用2到3分鐘時間來完成瑣碎事項。此時,隨時、隨地使用和隨時連網三大訴求便成了行動裝置的必要條件。
而一般使用Wintel架構的筆電從開機到真正可以開始使用,約需1分鐘左右,無法滿足僅需10秒檢查新信件或查看最新運動賽況的短暫需求。因此,部份使用者干脆使用智慧型手機或更具有閱讀實用性的iPad等行動裝置來取代。
在使用環(huán)境上,目前小筆電或常規(guī)筆電采用傳統(tǒng)硬碟的比例仍超過95%,不但需要使用風扇散熱,其機械結構也不適合在有震動的環(huán)境下使用,因為只要震動過大,將有可能造成硬碟損壞、資料損害的窘境。但是,iPad采用的SSD卻改變了此一缺點。使用者可在車輛上或行走時使用,卻不需擔心震動對資料的損害,充分滿足了消費者在移動之中隨處都可使用的需求。
除了重視消費者能夠「Anytime、Anywhere」的使用外,iPad具備的電池續(xù)航力也反映出其對「隨時連網」(Always Connected)能力的重視。因為當3G或Wi-Fi在尋找基地臺時,通訊模組必須持續(xù)發(fā)射電波,若在訊號不佳地區(qū),耗電量更會明顯攀升。若因電池續(xù)航力不佳而讓消費者被迫不斷關機來延長使用時間,這樣的行動裝置實用性自然大打折扣。
拓墣認為,在平板熱潮下,臺廠在開發(fā)自己的平板產品時也應將iPad的「Anytime、Anywhere、Always Connected」特色,列入開發(fā)時的設計重點,否則推出的產品恐將只是具備觸控螢幕的小筆電,而非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平板裝置。
「Wintel Inside、Double “A” Outside」趨勢儼然成形
得利于iPad帶起的平板旋風,另一個平板機愛用的組合:ARM加上Android,也因此聲勢大漲。根據最新的第二季財報,ARM的獲利成長率與去年同期相比高達167%。
Android除了開放性優(yōu)勢,其在設計上特別朝向「讓使用者能以最少的點選次數,完成想執(zhí)行的功能」為目標,正巧滿足了以觸控為輸入方式的平板機。拓墣認為,一個操作簡便、能夠符合ARM處理器運算速度的「小而美」系統(tǒng),才能在Mobile PC被重新定義的年代中異軍突起。而Windows 7在設計時的考量就與Android不同,但就行動裝置來說,一個運算能力強大的作業(yè)系統(tǒng)并無法滿足平板機及其使用者的真正需求。
拓墣認為,Wintel系統(tǒng)在相容性、運算能力及使用者熟悉度上的優(yōu)勢,仍會是其在傳統(tǒng)PC產業(yè)中維持一定市占率的基石。但因為各種行動運算裝置追求電池續(xù)航力長、開機速度快、隨時保持連線的訴求,真正滿足了越來越多追求「行動力」的現代消費者,「Wintel inside(辦公室),Double A(ARM與Android) outside.」的趨勢必將改變Wintel在Mobile PC上的獨霸局面。
Wintel光環(huán)漸褪臺灣ICT廠應奉行「減法哲學」
今年在智慧型手機作業(yè)系統(tǒng)及處理器都沒有發(fā)表新版本的情形下,2010年第二季智慧型手機較去年同期成長了43%,采用ARM處理器與Apple作業(yè)系統(tǒng)的iPad以每月出貨100萬臺的速度快速成長。而搭載Intel Capella新平臺及Windows 7的NB出貨量雖然也表現不惡,但第二季的年成長率只有32%,兩者潛力高下立判。
回歸到基本面,「減法哲學」不論在軟體或硬體都已經成為趨勢。在軟體方面,Windows 7雖然跳脫了Vista的包袱,成功瘦身,但在多采用ARM-base處理器的手持裝置上,仍然像頭巨獸。許多三年中可能都用不到的功能,都被打包在Windows作業(yè)系統(tǒng)中,讓消費者只能照單全收。相反地,在Andriod或是Apple平臺下,消費者可以省下購買作業(yè)系統(tǒng)的費用,而自己選擇要購買何種應用程式,客制自己所需的作業(yè)系統(tǒng)。
在硬體方面,ARM處理器雖然在效能上有所不足,但在省電上卻大勝對手Intel Atom Z系列。對于經常在外奔波、至少需要八小時連續(xù)使用能力的商務人士來說,自然會考慮以ARM-base裝置來取代Wintel裝置。
雖然Wintel與ARM和Android在PC及行動裝置領域各有擅場,但在未來行動運算裝置成為成長主力之際,臺灣ICT廠商應該適時調整研發(fā)方向及產品策略,將消費者對于Mobile PC的新定義列入考量,提早布局非Wintel戰(zhàn)場。